赫曼是国家保护动物么?
赫曼(亨伯特·亨尼根,Humbert Humbert)是法国作家萨冈(Françoise Sagan)于1954年创作的小说《情人》中的男主人公。此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后,由梁家辉饰演该角色而走红。 而在我国,“赫曼”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当时英文“husband (丈夫)”的第一个字母为“h”,而“妻子(wife)”的第一个字母也是“w”;所以,为了便于排版,上海书店在翻译美国作家比尔斯(W. W. Beers)所著的《如何做一个好丈夫》(How to be a Good Husband)一书时,就使用了“赫汉勃德”这个中文名称;而后者又被收录至商务印书馆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用语不断涌现并广为流传。而“赫汉勃德”一词也凭借其诙谐幽默的风格成为网络词条,并被收录至《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 除了在我国外,“赫曼”也在其他国家广受欢迎。例如,在日语中,“Herman”一词的读音与“ハーマン”(haruman)相似;而韩语中也存在着同音异形词“허먼”(heumen)。
虽然“赫曼”这个名字有着广泛的认知度,但人们对于它的来源却知之甚少。其实,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呢! 故事要从1960年的一天说起,那天,美国的《纽约时报杂志》收到了一封来自读者的投稿,作者自称Herman,他在这篇名为《我为何恨女人》(Why I Hate Women)的文章中提到,自己之所以讨厌女性,是因为母亲在自己小时候常常殴打自己和自己的妹妹。
这封投纸至《纽约时报》的稿件一经刊发,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篇稿件充满了对女性的侮辱和歧视,应该被公开批驳;也有人认为作者的经历值得同情,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 而最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篇稿件非但没有受到抨击,反而还被收入至牛津辞典之中。原因是,有不少读者给报社写信表示,他们也被自己的家人欺负过,希望杂志社能够刊登这篇文章以鼓舞其他遭受苦难的人们。于是,这篇原本可能遭受严厉谴责的文章,因为它的“鼓舞人心”而受到了赞誉。 时光飞逝,岁月轮转,到了2003年,一家英国网站进行了一个名为“你最痛恨什么?”的调查,有7% 的受访者选择了“女人”,而原因正是“我在《纽约时报》上读到的那篇文章”。(The Guardian,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