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一般是什么颜色?
正常人24h的尿液总量约为1000~2000ml不等,由于液体量及饮食成分的不同会有一定的波动范围。这些尿液来自于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再经肾盂、输尿管、膀胱排出体外。 我们看到的尿液实际上就是血液经过肾脏过滤后的代谢产物,含有机物和无机盐等,基本上与血液的成分一致。如果进食肉类食物较多,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肌酐;如果饮水少或出汗多,尿液中钠离子、钾离子的浓度会有所变化。
正常人的尿液应该是清亮的淡黄色。但如果喝水太少或出汗太多,尿液的颜色会加深变成深咖啡色甚至酱油色,这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有些疾病会导致尿液颜色发生变化,例如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因血液中红细胞的破坏加速,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以出现浓茶色的尿液;如果是血红蛋白尿,则尿液呈酱油色或者浓茶色;如果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出现无颜色的尿液(尿量少且浓),这时的尿液通常称为无尿。
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因为胰岛素严重不足,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可以通过呼吸、汗腺排除大量丙酮,导致尿液排出大量的乙酰乙酸,初尿可为无色或浅红色,随着病情发展,丙酮不断被氧化成乙酰乙酸,进而被代谢成碳酸酐酶,尿液会逐渐变深,变为深棕色甚至琥珀色。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改变尿液的颜色,如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后会抑制细菌产生的黏液蛋白,使细胞失去保护作用,尿中可出现蛋白,若含量过多,会溶解少量的红细胞,形成红蛋白尿。
当看到尿中出现异常颜色时,不要过于惊慌,首先应该回忆近期是否服用特殊药物,其次注意观察,如果是食物因素引起的暂时性尿异常无需处理,在调整饮食后大多能恢复。 如果反复出现尿液异常,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找出原因并予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