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得了白毛病怎么办?
白点病也叫白水病,是金鱼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很高,尤其在冬季和早春气温较低的时候。患了白点病的金鱼皮肤、鳍条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点,严重时全身布满白色的绒毛状的菌丝。由于菌丝是从异养变为自养的,所以必须以动物性饵料为食。 病因 金鱼的生理机能,在低温环境里会进入休眠状态或者半休眠状态,新陈代谢水平很低。这时,鱼体对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当水温突然升高时,鱼体机能还来不及适应,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鱼发病。另外,在水质受到污染或鱼体受伤后,也会造成鱼体抵抗力减弱而致病。 所以,白点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温度突变引起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也有少量是由于鱼体表受伤口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的。 症状 白点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身体表面,包括皮肤和鳍条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点(如图片所示),这些白斑初期像米粒大小,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严重时全身布满白色的绒毛状菌丝。在患病初期的白色小斑点,用高倍的放大镜观察,可见到圆形或者卵圆形的孢子囊,此时若不及时治疗,孢子囊迅速增大,并可在水中游动,从异养转变为自养,大量繁殖。 当菌体充分培养,原孢子释放出子孢子,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各个部位,此时病鱼体表白斑明显增多,菌体数量最大,也是用药的最佳时期。如果此时不及时治疗,菌体就会在细胞内发育成大量的菌丝,造成细胞破坏,机体死亡;或者在细胞外直接形成含有孢子的游离孢子,随着水流漂动,扩散到整个水体中,传播给其他金鱼,导致大批量发病。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感染源,消灭病菌,病程发展很快,常常导致病鱼死亡。但若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增强鱼体抵抗能力,病鱼也能逐步康复。 在疾病发作期间,病鱼表现出不安,活动量减少,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甚至停止摄食,体色变暗,体质消瘦,皮肤粘液减少,失去光泽,胸鳍、尾鳍边缘可能腐烂(如图1),且伴有轻微痉挛。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病鱼表现严重不安,身体剧烈抽搐,呼吸困难,身体扭曲变形,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定期更换新机滤水。在天气突变,水温波动较大的季节,要及时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因温差过大而致病。
治疗 治疗白点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采用以下方法辅助治疗。
①提高水温至30℃以上。利用高温杀菌这一机理来治疗白点病。但需要特别注意水温加热的幅度,最好循序渐进,避免温度突然升高,造成鱼体不适应,引发其他病变。
②清洗鱼体。可采用流水冲洗的方式,也可以将病鱼浸泡在浓度为50~6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③使用药物杀灭致病菌。可选用0.2克呋喃西林粉加温水调成糊状,均匀地涂擦在鱼体的皮肤上,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也可使用1%的食盐水溶液浸泡病鱼10分钟,然后反复冲洗,以消除体内细菌。 如果病情较重,上述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则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输液治疗。具体步骤是:先在病鱼腹部两侧分别切开一个小口子,然后将注射针头插入腹腔内,抽吸出体内的粪便和病理性分泌物,同时注入抗生素溶液3~4毫升,最后用手轻轻按摩腹部,使药物充分接触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