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怎么消化骨头?
现在的人类已经不需要通过咀嚼骨头的方式磨碎食物了,而牙齿的退化也使人类失去了啃咬骨头的能力(除了猪和狗,人类唯一保留啃咬骨头能力的两种哺乳动物)。那人类是怎么消化骨头的呢? 其实,骨头在消化系统中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艰难。 人体大约25%的钙以骨盐(无机钙)的形式储存在骨骼中,其余的钙主要以有机酸根离子形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这些游离的钙离子是血液中最丰富的钙,也是消化道最容易吸收的钙。
当消化道检测到食物中存在着钙质时,就会激活一种名为钙离子转运蛋白的蛋白质,该蛋白能主动将钙离子由肠道壁进入血液中,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吸收利用。 而一旦骨头被嚼得足够细碎,胃肠中的胰脏则会开始分泌胰淀粉酶,这种酶能够单独或者混合胰脂肪酶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同时,肠道会分泌肠激酶,这种酶具有水解磷酸醋的特征,能够直接水解食物中的磷酯类,从而释放出来的脂肪酸则可以被胆汁酸所乳化,进而增加脂肪的可溶性,便于进一步消化吸收。 但是,对于大块头的不易消化的物质则另当别论。例如,骨头在胃肠中会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以及氯胺酮等药物一起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活性,从而减少对葡萄糖的代谢作用,增强对氨基酸的代谢能力。
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还会涉及Na+-K+-ATP酶,Ca2+-Mg2+-ATP酶等能量代谢酶。总之,虽然胃肠道没有直接溶解骨头的酶,但是在消化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比起人,动物在消化骨头方面要简单得多。
以犬猫等宠物为例,虽然它们的胃中没有胃酸,但是有机械腐蚀性极强的胃蛋白酶原,可以在不补充胃酸的情况下单独发挥消化作用。而且,由于唾液中含有黏附剂,可以粘附在骨头表面,故而在吞咽的时候也能起到一定的清洁和磨碎效果。 为了让消化道能够顺利蠕动,保持食欲,还需要有足量的益生菌来维持肠道健康。然而,如果肠道内有益菌数量不足,而又未及时补充的话,那么肠道蠕动能力就会下降,消化道黏膜就会产生暴露,从而导致细菌病毒入侵引起疾病。
在养宠的过程中,除了一日三餐按时按量地饲喂外,定期补充益生菌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除了胃酸这个“硬条件”外,消化液中的蛋白酶还有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温度和PH值。
一般来讲,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动物的消化道本身具备了对酸碱度调节的功能,可以使之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范围内。但是如果突然换了新环境,改变了喂食的习惯和方式等,都会导致菌群紊乱,消化功能失调,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这时,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菌群的平衡,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