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什么颜色?

揭芙旭揭芙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世界是没有颜色的,色彩只是人类感知世界的工具之一。 色彩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所说的“红色”、“绿色”等,是相对于视者个体而言的。对于同一个人,同样的颜色在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感受:同样是一碗水,在沙漠里是“一碗清水”,在海边则是“一碗海水”;在漆黑的夜晚,同样的亮度对于不同肤色的人来说,明亮程度也是不同。

当然,我们所说的色调,也取决于我们所看到物体与光线之间的关系。如果将一个物体在一个光源上放置2-3个不同间隔的距离,其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会是不一样的——近处的浓,远处的淡。 所以,当我们说“这个世界是彩色的”,其实是指“这个世界是有色(相)的”——就像照片上有深浅的区别一样,但并不表示这些色彩是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

而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色彩,也只是我们大脑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一种解读。例如,我们对红色的感觉其实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视网膜上,有三种锥状细胞,它们的任务各有不同:C型神经圆锥细胞主要对红光敏感, M型神经圆锥细胞主要对绿光敏感, L型神经圆锥细胞主要对蓝光敏感。三种类型的锥状细胞分别有相应数量的神经元。

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比如L型锥状细胞同时接受M型和C型的刺激;而所有锥状细胞都同时接受杆状细胞的刺激。所以,当一种颜色的光照射到我们眼睛里时,三种锥状细胞都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产生一定强度的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形成我们对不同颜色视觉上的差异。 而我们的大脑将这些来自三个锥状细胞的不同强度的电信号加以综合处理,从而识别出不同的颜色来。 所以说,我们能看到多少种颜色,完全取决于我们眼睛里有几种能对不同波长电磁波产生响应的锥状细胞。而对于同一个体来说,这几种锥状细胞通常只有两种会发育良好,第三种则往往比较弱。不同的人对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也就是说,相同的光照射到每个人的眼睛,每个人所产生的视觉响应是不同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把红绿蓝三原色混合出更多的色调,而有的却只能混合出很有限的色调的原因所在。这也是我们在给初学者进行摄影调色培训的时候,总是先让初学者认清自己眼睛的颜色,然后再根据自己眼睛的特点去调整色调的主要原因。

晁丽敏晁丽敏优质答主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色彩在人因效应方面的研究兴趣不断增长,并且研究者们陆续进行了大量实验设计,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例如:暖色比冷色给人以更亲近、活跃、温暖、舒适的感觉;明度高色彩比明度低色彩给人以更柔软、愉快、干净、积极的感觉;饱和度高色彩比饱和度低色彩的更富有生气、更引人注意、更愉快舒适。

这些早期研究的成果,为色彩人因学科体系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开始对色彩的视觉生理作用机理展开研究,随着脑科学、神经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色彩与脑电、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身体指标的关系逐步趋于量化。

三、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关于色彩与人因效应的关系方面,越来越多的量化规律被研究者们不断发现。例如:色调对人情绪活动水平的影响规律;彩度和明度分别对人不同心理变量的影响规律等等,色彩人因学科体系逐渐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色彩人因研究开始为实际设计与工程提供指导,并取得巨大成功,如日本、台湾等多地修建的粉色监狱,使暴力犯和精神犯的犯人情绪的稳定性与可管理性取得了明显改善,从而大大的降低了监狱的管理成本,减少了看守人员。

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能够量化大脑神经活动行为的仪器,这极大地推动了脑科学相关研究的进展,也使得通过“脑”的视角去探究“色”与“人”的关系成为了前沿热点研究课题。大量关于色彩偏好方面的神经机制等研究成果的发表,使色彩人因的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同时,色彩与人因的关系也日益受到设计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学科专家的广泛关注,涉及领域包括航天航空、医疗护理、刑侦安全、教育培训、老年照护、社区建设、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