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会针灸?
@ 孟德尔 的答案很好,那我就从中医的角度再答一答这个有意思的问题好了。 首先,要区分“针灸”和“刺血”。现在的人一提到“针灸”,往往想到的都是“刺血”。实际上,针灸是包括“刺血”的,但刺血却不一定都属于针灸。
《针灸大成·序》中说得很清楚:“惟针之与灸,久留于人身,虽有微伤,皮内随生新肉,痛定痒生,不至患发。若针之不发,或隔三日、五日,或十余日,或二十余日,或数旬,或一月,或两月,或三月,或半年,或一年,或数年,或数十年发者,名曰滞针。”这里把“针”和“灸”都列入了“针灸”的范畴,而“针”又分为“有刺血”和“无刺血”两种,“无刺血”的“针”就是现在的针灸,“有刺血”的“针”就是古代的刺血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针”呢?什么是“灸”呢? 先说“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讲的很详细: “针者,锋利也。故曰:针则穿皮入肉,针疾无有余,刺急无不足……针,锋锐者也;灸,热也。”(注:原文无“故”字) 所以“针”的本质在于“锐”,“锐”就是尖,针必须是尖的,如果不够尖,那就不是“针”了。当然,现在的针灸医生都会把针磨得尖一些,但这只是要求做到“针尖”,而不是像剃刀那样锋利。
既然“针”本质在于“锐”,那么如何保持“锐”呢?那就是要经常使用它,让它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否则就会生锈,变钝。就像我们用的刀具一样,如果不常使用,刃口就会变得粗糙,甚至卷起,这样就不能切东西了。 所以古人认为,经常用针,勤加锻炼是保养针的重要方法之一。
再说“灸”,《灵枢·官能》中有言: “灸者,灼柴火也。”也就是说,“灸”就是把点燃的树枝放到皮肤上面烤。所以,“灸”的本质在于“热”。如果温度达不到,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注:现代的艾条、艾炷虽然是用艾草制成的,但它已经脱离了“灼柴火”的本质,而变成了更为高效的“药燃”,这是后话。)
“针”是“锐”,而“灸”是“热”。